历史
桃桃小说 > 历史小说 > 筑宋 > 第84章 潜龙腾渊

第84章 潜龙腾渊(2/2)

张叔夜那种到处得罪人,朋党皆无的寒酸样子。

    据说张叔夜在济南,如今又在频繁剿匪,地方上乱作一团。说起来,老张能剿匪是件好事情。但是更好的事情,难道不是海晏河清、丰大豫享吗?

    钱伯言治海州,就是海晏河清。汴梁城里,钱伯言要升迁徽猷阁直学士,入京师三司的传闻,已经传出了风声。徐知常再给安宁的信中,隐约提到这些事情,让他早做筹谋。

    徐知常是个道士,又是皇宫书画的供奉,皇子、帝姬之师。他若想交好内侍,其实很容易。此前是他性情倨傲,不愿放下自己的小身段。

    后来安宁决定落脚海州经营,这京师的消息,就不能两眼一抹黑。所以如今的徐知常,和内侍李彦交情火热,得到点消息好不稀奇。

    但是这样是不行的!安宁在海州的布置刚刚落子,和他钱知州也算交好的朋友。若你钱某人撒腿跑路,朝廷再换一个不知道跟脚的知州过来?安某人岂不是又要折腾一遍?!

    安宁琢磨半天,最后派人给远在大名府的赵子庄送去一封信。希望能帮他老赵的官职更上层楼,最少取得知州事的资质。因此老赵就有必要去京师一趟,找童太尉活动通关。

    放心,各种所费钱粮之物,尽可去汴京西水大街的孙二娘包子铺支取,多少不拘。此外在童太尉眼前,可以稍稍露出钱伯言的背后人脉。嗯嗯,说闲话时流露一二就可。

    童贯本来计划去年秋天就要北伐的,奈何他在东南仓促使用今上名头下罪己诏,却意外招惹了王黼。因为方腊贼举事,王黼刚到手的宰相就被凉在少傅的位子上,靠边了。

    如今的王黼,还在忙着闹翻身。但若童太尉果真在他翻身前就北伐建功?那他王某人此前的孤注一投就成了笑话。

    何况,的确是他童贯不仗义在先。你就说方腊贼是因为东南盐商蹿他举事,多少也能减少他王黼的麻烦,不致落到今日地步。

    偏偏他童贯非要说是花石纲惹的祸!而花石纲,却是他王黼、高俅、朱勔们做大的营生,他王黼可无处推脱。东南的盐商就不同,那是上千年的痼疾,谁都有的话说。

    何况,事后追究起来,福建两浙的盐商们确实深度参与了方腊贼举事。

    所以王黼就悄悄在赵佶面前给童贯上了点眼药,加上朝中反对北伐的议论纷纷扰扰,赵佶狐疑不定。北伐的事情暂时搁置,童贯也就留在京师和这些官僚们打擂台。

    这个钱伯言既然是他王黼的马仔,那就继续呆在擂台下面候着吧!徽猷阁直学士给了,入京师三司的差事就免了!童贯认为,海州乃徐州门户,须臾离不得他钱某人这等大才坐镇。

    乾贞记的生意越发繁忙,各种产出纷纷走上轨道。其中单单是肉松的产能,哪怕已经提高数倍。月发三百石,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大名府的西军所需。

    稍稍计算产出,香皂、肉松可以年入二十万贯。精盐、茶叶都是“联营”,能分红到乾贞记的也有几万贯。白糖、灯油都还没有上量,但是年入也不下几万贯。

    何况真正的大头,都在海上。因为明月盗、混天蛟的存在,如今海上还有不少“税收”可以惦记。估计明年乾贞记的年入,就能轻松突破一百五十万贯。

    不过支出也是扎眼,四千大军,两千海盗呢。加上乾贞记的运营,“朐山工学院”的支出,一年支出大约七十万贯还是要的。但是其中,也有一些其他地方的钱粮来源支撑。

    因为靖海忠义社以及乾贞记的存在,如今海州府商贸日趋发达。吃水不忘挖井人,海州府民间每年用于靖海忠义社布防、驻军的捐助钱粮高达十万贯。

    加上各种剿匪后的官府赏赐,剿匪缴获,郁洲岛和几处驻军地方的田亩耕作收成,合计也有几万贯。总之在钱知州的“账本”里,四千人的确就是安兆铭的养军极限。

    但是在陈掌柜的账本上,靖海忠义社再养数万兵,都不在话下。如今需要乾贞记支出的军中费用,不过四五十万贯。因此,乾贞记每年还可结余一百万贯,已经相当可观。

    但是明年?呵呵。乾贞钱庄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中,甚至在靖海忠义社的内部,也早已试行多日。这个来钱速度,可是比海上的税收更加厉害呢!

    此外“朐山工学院”办学火热,其规模早已超过州学、县学。进了“朐山工学院”就能去乾贞记的工场赚钱,还有机会选入靖海忠义社,甚至下海!

    那个待遇,给个县尉都换不来呢!如今海州之地,从军热情从来没有如今这样高涨过。

    安宁慨叹,一个新时代真的快要到来了。

    而这个新时代的样板,却是从他手上点滴成型。只要继续走下去,就有人会看到机会,就会跟着学习。

    压根不用他去苦口婆心当圣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