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0章:ABC电视台成立,消费陷阱等着你(2/2)
日本第一家私人广播电视公司。
一艘货轮从美国西海岸抵达日本。
船上携带着大批广播电视设备,东京这边购买了一栋21层的大楼作为广播公司大楼。
与此同时,
哈迪还收购了原nhk电台的电台塔,用于安装信号,今后abc电视台还会在其他城市建设更多电视塔,铺设覆盖全日本的电视信号网络。
在电视台建设的同时,哈迪还从美国运来了整整一船的美宝电视机,准备在日本销售。
其实在和七大财团合作的企业里,哈迪集团已经和东芝、松下、夏普组建了多家电视机公司,只不过这些企业原本没有电视机生产能力,电视机厂还在建设中,他们定制的电视机生产线都还在美国打造。
一台美宝电视机,售价127美元。
这个价格足够普通日本民众工作5个月,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台电视机。
很多人根本买不起。
怎么办?
哈迪主要是为了搞宣传,这次他不卖,而是送。
美其名曰丰富文化生活。
所有七大财团控股企业,每个厂区都会送几台电视机,下班后的工人就可以在公司食堂、空地观看节目。
在市区街道广场、公园,一些可以聚集的地方,建设几个报刊亭,这些报刊亭除了销售报纸杂志,另一个目的就是播放电视节目。
没过多长时间,1000台电视机就送了出去。
12月5日。
东京的天气已经很冷。
可人们依旧满怀期待,大批民众围在工厂空地、广场公园报刊亭外,等待abc电视台第一天播放节目。
有的人甚至距离几十米,比看电影的人不少,电视机在他眼里只是一个光点,即便这样也不愿意离开。
终于~!
一阵嘹亮的电视台音乐响起,屏幕上出现电视台徽标,一个嘹亮的声音用日语说道:
“abc电视台日本广播从今日起正式开播,请看第一个节目,来自美国好莱坞最美丽最知名的明星,玛丽莲梦露小姐的歌曲。”
屏幕中出现梦露的身影,她穿着一件低胸晚礼服,露出洁白娇嫩的肌肤,整个人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妩媚气息。
玛丽莲梦露唱起动听的英文歌曲,虽然观看节目的日本人绝大部分根本听不懂英语的意思,可是这不妨碍他们看节目的热情,一个个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梦露。
从今天开始,估计会有很多人成为梦露的忠实粉丝。
不管如何,
作为第一个在日本电视台露面的美国女人,梦露在日本出名了,因为第一永远容易被人记住。
接连放了梦露两首歌曲。
下一个节目是美国介绍片,纽约曼哈顿鳞次栉比的大楼,公路上全是轿车,宽敞的连锁大超市,货架上摆满商品,大商场内各种衣服鞋子,顾客们提着袋子悠闲的逛街。
居民区,全是联排的别墅,每家门口都停着汽车,房子里面无比宽敞,汽车、电视机是每个家庭的标配,家里的厨房到处是电器,简直太先进了。
拉斯维加斯赌场,
客人们在宽大的游泳池嬉戏,在休闲区游玩,在富丽堂皇的赌博区,人们欢快的赌钱,有人开奖中了12万美元,周围的人立刻送上祝福。
奖金数额让很多日本人惊的瞪大眼睛。
12万美元!
有人算了一下自己的工资,现在他在工厂做事,每月大概30美元工资,这已经在日本算是非常好的工作了,周围的人都羡慕他,可12万美元却是他300年的工资。
好莱坞。
宽敞的日落大道,呼啸而过的跑车,数不清的美女,道路两侧是一家家大电影公司。
很多日本人第一次见识美国的样子。
无数人被震撼。
原来美国竟然这么发达这么先进。
这还没完。
紧接着镜头又一变,正是今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宣誓连任就职演讲的一幕。
日本主持人在画面后面用日语介绍,这位就是美国总统约翰逊先生。
约翰逊总统演讲,日本主持人一路跟着翻译。
绝大多数日本人,还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美国总统,就是这个戴眼镜的外国老头,现在是全球最有权力的人,日本人崇拜权利是出自骨子里的,所以他们看向约翰逊的眼神不是仇恨而是尊重。
这些视频,是从无数段视频里剪切到一起的,就是为了在日本宣传美国。
简单来说就是给他们洗脑。
让他们变得崇洋媚外,让他们从骨子里不敢反抗美国。
其实不止是聚集在广场、公园、报刊亭的日本民众在收看abc电视台的节目,很多日本有识之士,甚至首相吉田茂,日本天皇,此刻也都在收看节目。
这些人自然能买得起电视,不必和老百姓挤着看。
当看到介绍美国国情的宣传片时,包括日本天皇和首相吉田茂,都深深皱起眉。
心里生出浓浓的担忧。
麦克阿瑟占领日本后,也一直在进行宣传,可他们觉得远没有电视来的直观。
电视里播放的美国,别说日本普通民众,即便是日本高层和有识之士,也都被吸引,觉得生活在这种地方简直就像生活在天堂一样。
电视的冲击力比广播强烈一百倍。
很多人生出担忧。
可是现在,又没办法阻止。
这一晚,
很多人站在冷风中一直看到最后,不管什么节目这些人都爱看,即便是百事可乐广告,这些人都看的津津有味。
几天后。
富国银行推出电视机贷款业务。
只要你能提供收入证明,就可以贷款拿走一台美国原装电视机,每日收看abc电视台节目。
说实话。
很多人真的被电视节目迷住了。
咬着牙办理贷款抱着一台电视机回家,虽然没有变成房奴,却可以先让你变成电视奴。
当你学着享受生活的时候。
呵呵,
就已经掉进了资本家的消费陷阱。